2012 年 5 月 22 日

建立全國農產品冷藏物流體系的八個方面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對冷藏物流制定了較高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肉食和水產品冷藏物流水平顯著提高,蔬菜和水果、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由目前的5%、15%、23%左右提高到20%、30%、36%以上,冷鏈運輸率分別由目前的15%、30%、40%左右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中產品腐損率分別由目前的20-30%、12%、15%左右下降為15%、8%、10%以下,培育500家冷藏物流核心企業,初步建成佈局合理、設施裝備先進、上下游銜接配套、功能完善、運行管理規範、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的全國農產品冷藏物流體系框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從以下八個方面入手。

  推廣應用冷藏物流管理技術

鼓勵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推廣利用保鮮、保溫技術,促進生鮮農產質量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建立健全生鮮農產品冷藏物流服務體系。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技術與方法,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一體化冷藏物流運作,發展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及配送。加大對全程進行低溫控制的生鮮農產品質量的宣傳力度,營造商業氣氛,提高公眾對冷藏物流生鮮農產品的認知度,擴大優質生鮮農產品市場銷售規模。

建立重要生鮮農產品冷藏物流體系

鼓勵肉類產品、水果和大眾消費類水產品發展從屠宰採摘、捕撈、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及銷售整個環節的冷藏物流。要重點發展豬肉冷藏物流,減少生豬活體的跨區運輸,控制生豬的疫病傳播,穩定生豬生產。選擇部分高價值蔬菜,推廣產後預冷、初加工、儲存保鮮和低溫運輸技術,發展一體化的冷藏物流。積極發展乳製品、冰淇淋等重點產品冷藏物流。

  優化冷藏物流發展的區域佈局

依托北、華中、西南等生豬產區,東北、西北、西南等牛羊肉產區,中南、華東、西南等禽肉產區,積極發展肉食產品冷藏物流;依托長江三角洲、泛珠三角、黃渤海水產品產區,積極發展水產品冷藏物流;依拖新疆香梨、陜西蘋果、山東蘋果、海南及南方熱帶水果產區,發展生鮮水果冷藏物流;依託山東、河北等蔬菜產區、海南反季節蔬菜產區,發展生鮮蔬菜冷藏物流。

  加快冷藏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各類冷藏、冷凍、預冷保鮮和氣調庫等各類冷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有冷庫的更新改造,特別要加強農產品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的各類冷庫建設。著力解決國產製冰設備能耗大、製冷量小,冷凍溫度與降溫速度、安全和環保性能達不到要求​​等問題,加快引進、研發與應用各種先進製冷裝備,購置各種高效節能的冷藏運輸車輛。

  加快冷藏物流科技化

加快節能、環保的各種新型冷藏物流技術的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和吸收,重點支持各種高性能冷卻、冷凍設備,自動化分揀、清洗和加工包裝設備,冷藏運輸車輛以及先進的陳列銷售冷櫃等冷鏈物流裝備的研發與推廣,不斷提高冷藏物流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培育冷藏物流企業

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冷藏物流大型企業。鼓勵大型肉類屠宰企業從屠宰開始進行溫度控制,發展冷藏物流;鼓勵企業選擇高價值量蔬菜、水果和水產品,在產地建設低溫保鮮庫,發展產後低溫預冷,從生產源頭開始發展冷藏物流,錯開生鮮農產品上市高峰;鼓勵企業在銷區建設低溫保鮮庫,實現產地市場和銷地市場冷藏物流的無縫對接;鼓勵企業加快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建設,在做好企業內部配送基礎上逐步發展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中心。

  促進冷藏物流標準化

重點制定並推廣一批農產品冷藏物流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範,建立以HACCP、ISO為基本原理的全程質量控制物流體系,積極推行質量安全認證和市場准入制度,確保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一是盡快編制我國農產品冷藏物流標準制修訂指南,為系統、科學制定農產品冷藏物流標準提供重要依據;二是加快建立各類生鮮農產品原料處理、分選加工與包裝、冷卻冷凍、冷庫儲藏、冷藏運輸、中轉配送、分銷零售等環節的保鮮技術和製冷保溫技術標準。制定冷鏈各環節有關設施設備、工程設計安裝標準;三是圍繞生鮮農產品質量全程監控和質量溯源製度的建立和發展,制定數據採集、數據交換、信息管理等信息類標準;四是製定建立較為完善的、符合國際規範的GAP、HACCP、ISO等質量安全認證制度和市場准入制度。

  推動冷藏物流信息化

依托各類生鮮農產品優勢產業帶、重要集散地區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費地區,建立區域性各類生鮮農產品冷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優化配置冷藏物流資源。鼓勵市場信息、客戶服務、庫存控制和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和交易管理等應用系統軟件開發,健全冷藏物流作業的信息收集、處理和發布系統,全面提升冷藏物流業務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廣應用無線射頻視別RFID技術條形碼或電子卷標、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等,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生鮮農產質量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台。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