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10 月 9 日

發改委:油價非漲快跌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日決定微降汽油和柴油價格。發改委官員稱,國內油價不存在「漲快跌慢」等問題

近三年來,在國際油價在每桶35美元至126美元之間劇烈調整之時,不時總有一些網友認為國內油價「漲多跌少」「漲快跌慢」。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國內油價不存在「漲快跌慢」等問題。

他表示,在成品油調價操作中,每逢國內油價需上調時,因要考慮對下游行業影響以及通脹壓力,國家不僅適當控制調價幅度,還經常推遲調價時間;每逢國際市場油價大幅下跌時,國家即按當時國際市場油價與上一次調價時水準所對應的降幅及時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因此,從調價操作時間看,不存在「漲快跌慢」問題。

自2008年底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實施以來,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共計調整16次,其中10次漲價6次降價,油價總水準有所上升。

今年4月7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總體呈現高位震盪態勢。

8月初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下行。由於美國和歐洲債務危機日益加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加之市場擔憂歐美經濟二次探底,國際市場油價震盪回落,特別是9月下旬以來加速下跌,10月4日,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

曹長慶說,如果單純從時點價格比較,國際市場油價從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點回落至目前水準,下降幅度確實早就超過了4%,但從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看,有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近日才達到4%的調價邊界條件,國家因此決定適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

他說,消費者之所以出現誤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和調價操作辦法比較複雜。計價周期為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雖然熨平了油價變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觀上也會導致國內外價格變化不同步。「目前我們正在總結評估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對這些問題將著力在下一步完善價格機制時加以研究改進。」

在回應「漲多跌少」的質疑時,他說,2009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總體上呈現震盪攀升態勢,美國西德克薩斯原油和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從2009年初的每桶35美元和40美元左右漲至目前80美元和100美元左右,今年4月最高時分別漲到114美元和126美元左右,漲幅超過200%。

「從國內市場看,為減緩國際油價上漲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國家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適當調控,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應提高70%以上,但實際僅上調了50%左右。」他說。

按照現行定價機制,國內油價調整主要是依據國際市場一段時期內相關原油價格變動情況。國際市場某種原油某一天或某幾天價格變化較大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不會調整,只有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家才會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主要為了避免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導致國內油價頻繁調整。

曹長慶同時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總體出現大幅攀升,國家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加大了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控力度,煉油企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對此,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要求石油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製作用,平衡好各環節利益關係,確保了成品油市場基本穩定供應。

他說,近日國際市場油價回落,煉油企業生產成本有所降低,但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後,煉油企業虧損局面難以扭轉。

這次調價後,有關部門已明確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繼續發揮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製作用,緩解煉油企業困難,做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的銜接,優化產品結構,保證市場供應;加強綜合協調和應急調度,尤其是保證農業秋收秋種用油需求。

(文章引述Yahoo!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