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2 月 21 日

上海港集箱貨二次集拼和中轉運輸

19日上午,兩艘大型集裝箱船從洋山港起錨,分別駛往波蘭和斯洛文尼亞。與往常不同的是,這兩艘船上各有一隻集裝箱在上海完成了從拆箱到重組貨物的全過程。一拆一裝之間,上海港首次實現了對國際集裝箱貨物的二次集拼和中轉運輸,標誌著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正式啟動。

    不要小看拆拆裝裝業務,這其實是上海港多年的"隱痛"。目前,亞洲地區國際航運中轉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韓國釜山和我國香港等傳統集裝箱樞紐港,我國內地港口在國際中轉方面競爭力較弱。如新加坡港國際中轉箱量比重達到85%,香港也超過60%,而上海港經過多年努力,國際中轉箱量數仍不到總箱量的10%。究其原因,由於受航線航班、監管模式、運輸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始終無法啟動。這直接導致國際貨物只能在上海港整箱出口或進口,而不能把上海作為集散點或中轉站,進行二次運輸分配。

    兩年前,上海海關、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和上海港務集團聯合成立了"洋山保稅港區拓展國際中轉集拼功能"課題組。幾年來,課題組依次解決了遠洋航線、近洋航線、沿江沿海支線的互聯互通等問題,優化製定了水運、港務、報關、拆拼箱等流程業務環節,終於走通了國際中轉集拼這條路。本月12日,一批韓國出口貨物悄然運抵洋山港。隨後在海關的監管下,這批貨物中的鋁製頂蓋等貨品與中國內地生產的一批女鞋,同時拼裝進發往斯洛文尼亞的集裝箱,而另一部分貨品則與一批汽車霧燈和顯微鏡片共同搭上了駛往波蘭的輪船。

    與人們熟悉的"拼車"、"拼房"一樣,上海港做起了"拼貨"業務,對船公司和貨主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從此,船公司可以在上海放心地攬貨,然後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重新拆散,按照不同的目的地和時間要求安排航線。如此一來,船公司只要利用上海港的現有航線,就可以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而不必滿世界地開闢新航線,大大降低航線重複率。而上海港從過去熟悉的裝卸業務,到如今開啟拆裝功能,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在現代航運服務能力和內涵方面,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下一步,洋山保稅港區將加快洋山島域國際中轉集拼中心的規劃建設,盡快實現無紙報關、散貨上島、啟運港退稅等功能,力爭早日實現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規模化運作。


(文章引述中國物流企業網)